各研究生培養單位🫘🔞:
為推進研究生培養機製改革,提高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根據“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工作安排,“兆易創新杯”第十六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已全面開賽,本屆競賽參賽說明如下:
01
競賽時間
開賽時間:2021年4月
報名截止:2021年6月20日
初賽、決賽時間♖🌲:預計7月初舉辦初賽,8月中旬舉辦全國總決賽⇨。
02
賽區劃分
第十六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劃分八大賽區✋:
東北分賽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華北分賽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西北分賽區: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華中分賽區:湖北省、湖南省𓀒、河南省🏏、江西省
華東分賽區: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
上海分賽區💅🏻:上海市
華南分賽區👩🏼🏫: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分賽區:四川省🦯、重慶市😛、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03
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
主辦單位: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
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
中國電子學會
承辦單位:
全國總決賽🖌:紹興市人民政府、紹興文理意昂
東北分賽區:哈爾濱工程大學
華北分賽區:山東電子學會、山東大學
西北分賽區:西北工業大學
華中分賽區🫡:中南大學
華東分賽區🦶🏽:南通大學
上海分賽區:上海市電子學會、意昂平台
華南分賽區:廣西大學
西南分賽區🪗:重慶科技意昂
協辦單位🪡:
紹興市委人才辦、紹興市經信局、紹興市教育局、紹興市科協、越城區人民政府
04
競賽程序
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分六個階段:競賽籌備、分賽區成立與競賽宣傳、參賽報名及參賽作品搜集、分賽區初賽、決賽現場評審及頒獎🙆🏼、競賽總結🔓👨🏼🔧。具體參賽流程如下👩🏫:
05
參賽辦法
1.中國大陸、港澳臺地區在讀研究生(包括應屆畢業生)和已獲得研究生入學資格的大四本科生(需提供學校保研🕍、錄取證明)及國外高校在讀研究生可參賽。
2.以參賽隊為基本報名單位,不接受個人形式報名。
3.競賽分為技術競賽和商業計劃書專項賽兩大部分👳🏽♂️,兩部分競賽相互獨立🥃,組隊🤵🏼♂️、報名、評審、獎勵工作均分開進行,互不影響。技術競賽部分又分為企業命題和開放式命題。企業命題,開放命題二選一,其中參與企業命題的隊伍可以同時參加對應技術方向開放命題評審。
4.每支參賽隊由指導老師、隊長和隊員組成🤶🏻。在同一個參賽部分(技術競賽或商業計劃書專項賽)中,指導老師一名或兩名,隊長一名,隊員一名至二名👪💡,每位指導老師至多指導兩支參賽隊,每位參賽隊員只能加入一支參賽隊。
5.參賽隊伍成員須是對參賽作品有實質貢獻的個體🤰🏽,不允許成員掛名。如發現掛名現象⚫️,組委會將永久取消掛名參賽者參賽資格,並向各參賽單位通報,請各位參賽者相互監督。
6.組隊時,由隊長確認指導老師順序和隊員順序,此順序依據參賽貢獻大小確定。獲獎證書將嚴格按照組隊順序製作🫵,不再確認和更改🧑🏽。
7.參賽隊員必須具有正式研究生學籍或已被確認錄取資格。有特殊情況的研究生培養單位,參賽隊中最多允許有一名是本科生,但必須事先向競賽組委會申請並經過批準😛。
8.參賽隊伍經過所在參賽單位同意後🛌🏼,在競賽官網上完成註冊🤥、組隊報名⁉️、繳費憑證上傳及作品提交👸🏼🚼。
9.參賽單位設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工作小組或聯絡人,在競賽官網註冊參賽單位管理員賬戶💅🏼,負責本參賽單位參賽隊伍的資格審核和信息管理。
10.技術競賽報名費由各分賽區承辦單位收取並向繳費單位或個人開具發票。報名費原則上每支參賽隊伍500元人民幣,如有特殊情況,各分賽區可適當調整🌛,並出具官方意昂。
11.商業計劃書專項賽報名費由主辦方及秘書處單位中國電子學會收取並開具發票。
12.技術競賽報名時,要求在報名頁面填寫描述作品創新點的作品簡介,並填寫最能說明作品創新點的三個創新關鍵詞,及成員分工說明。
13.報名截止日期前👨🏽🍼,競賽網站上填寫的參賽隊員👊、隊員順序及參賽作品信息均可變更,報名截止日期後🚴🏽♂️,參賽隊員及參賽作品不可變更🌏,進入決賽後,參賽隊可改進、完善其參賽作品,但不可更換參賽作品內容和參賽隊員。如因特殊情況必須變更,參賽隊需向組委會提交變更申請⛸,組委會同意後🔻,方可變更。擅自變更參賽信息的參賽隊,組委會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06
競賽說明
1.技術競賽采用開放式命題與企業命題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由參賽隊自主選擇作品命題。評審重點考察作品的創意和創新性🏔,技術實現以及團隊綜合能力🧑🦯。
2.開放式命題分為以下七個參賽方向,參賽隊可自行選擇參賽方向:
(1)電路與嵌入式系統類,包括但不限於針對某一功能應用所開展的具有較強創新創意的電子電路軟硬件設計、終端設備或嵌入式系統實現等,如基於FPGA🥃🧛🏿♂️、DSP、MCU、嵌入式系統等開發的軟硬件系統、智能硬件、新型射頻天線🤽、並行處理系統🃏、儀器儀表等🧑🏽🚒;
(2)機電控製與智能製造類🧛🏼♂️,包括但不限於實現自動控製與自主運行的創新創意軟硬件系統與電氣自動化系統等🔶🦸🏽♀️,如機器人,飛行器,智能車,工業自動化👩🙀,電氣自動化傳感器、設備或系統,電能變換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機控製技術等;
(3)通信與網絡技術類,包括但不限於基於各種通信及網絡技術研究開發的創新創意通信網絡應用模塊或系統,如網絡安全、無線通信🙌🏻、光纖通信💬🐙、互聯網🪦、物聯網、空間信息網🤕、水下通信網絡、工業控製網絡、邊緣計算等通信或網絡設備、系統或軟件等;
(4)信息感知系統與應用類👩🏻🦰,包括但不限於光電感知、傳感器、微納傳感器與微機電系統👃🏻🖐🏻、空間探測等傳感與信息獲取類軟硬件系統🥿,如工業傳感🧚🏻♂️、生物傳感👮🏽♀️、生態環境傳感🔲、光電探測🚽🧑🏽🌾、遙感探測、定位導航等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5)信號和信息處理技術與系統⤵️,包括但不限於視頻👩🔧🤾🏿♀️、圖像🫃🏽、語音⚗️、文本、頻譜信號處理和信息處理♕、特征識別🧶,以及信號檢測及對抗的軟硬件系統, 如安防監控、音視頻編解碼🤽🏼♀️、網絡文本搜索與處理、雷達信號處理、信息對抗系統等;
(6)人工智能類✍️,包括但不限於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機器學習😫、大數據處理、群體智能、決策管理等技術的軟硬件系統或智能應用🧑🏼🦰,如:智能機器人、智慧城市🏊🏻、智能醫療、智能安防、自動駕駛、智慧家居等🧑🏿⚕️。
(7)技術探索與交叉學科類,包括但不限於基於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藝👥、新設計等構建的新型電子信息類軟硬件系統,如面向生命健康、藝術創造、環境生態、清潔能源等的新型傳感器、電子電路、處理器🚦、通信網絡設備、信息處理器以及應用系統等。
3.企業命題包括兆易創新企業命題、飛騰企業命題❓、景嘉微企業命題👨🏼🦰、龍芯企業命題、TI企業命題🕰、arm china企業命題、Synopsys企業專項獎、MathWorks企業專項獎、Xilinx企業專項獎。具體命題及專項獎信息請於2021年4月參見競賽官方網站🤵。
4.技術競賽要求參賽隊製作符合設計方案的演示實物🫚,向組委會提交的參賽文件為技術論文🦬、演示視頻和作品照片的電子文件。
5.商業計劃書專項賽中涉及的作品可以是已實現功能的實物,也可以是未實現功能的概念產品✊👨🏿🔧,要求提交的參賽文件為作品介紹 PPT 和商業計劃書的電子文件。
6.組委會不限製參賽作品所使用工具的品牌和型號😫,由參賽隊自行選擇, 所使用軟硬件工具的品牌不影響競賽成績。
7.參賽隊擁有其參賽作品的知識產權🙅🏼♂️,不可抄襲他人作品或侵占他人知識產權。如有違規,組委會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
8.同一學校同一主題作品不可連續參賽,如果確實有重大改進,請在初賽提交作品時提交《作品重大改進說明》。若作品無重大改進➙,一旦查實,撤銷比賽資格💁🏿♂️,並以組委會名義向參賽單位發放意昂。
07
作品要求
1. 參賽作品技術論文
技術論文內容建議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作品難點與創新;
(2)方案論證與設計;
(3)原理分析與硬件電路圖🐿💠;
(4)軟件設計與流程;
(5)系統測試與分析;
(6)總結。
不同類型作品可根據實際情況作相應調整,論文字數 8000-10000 字為宜🤷🏼♂️。為保證競賽評審公平公正性,除論文封面外,目錄、摘要、正文👨🏽🎨、頁眉、頁腳等處均不允許出現研究生姓名、導師姓名、所在學校等個人信息,一經發現將取消參賽資格。具體格式要求參見附件一。
2. 參賽作品演示視頻及演示 PPT
(1) 視頻分辨率不小於 640X480,大小不超過100M🛷,時長不超過 15 分鐘,格式為avi👱🏽、mp4👌🏽、wmv 之一。視頻內容應包括作品原理及創新點、結構介紹、功能演示等三部分。
(2) 出現在視頻中的參賽隊員需穿著正裝出鏡(男士白襯衣黑西褲黑皮鞋🕧,女士白襯衣黑套裙或黑西褲黑皮鞋),使用普通話講解作品👩🏿🚒🅰️,配備字幕。
3. 參賽作品展示圖片。
參賽作品全貌、特寫照片 5 張,指導老師、參賽隊員與作品合影 1 張🌖,全體成員在參賽單位標誌物前合影 1 張,圖片大小不超過 2M。沒有條件合影的⟹,可通過軟件拼接合成✭。
4. 將技術論文生成PDF格式,直接單獨上傳至官網對應處,演示視頻🪨、展示照片及其他電子檔文件作為附件打包在一個文件夾中並壓縮🫶🏻,命名為“參賽單位-參賽隊-作品名稱”並上傳到網絡雲盤中🏜,將下載鏈接提交至競賽官網👷🏼♀️🌓,即可完成官網作品提交。
5. 商業計劃書專項賽的作品介紹 ppt 內容應包括:
(1)作品意義及創新點
(2)作品原理及設計方案
(3)作品形象及功能模擬。ppt 模板見附件二🌆。
如已有作品實物,需一並提供參賽作品演示視頻🤾♀️,視頻要求參見本文“七-2”
6. 商業計劃書內容建議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1)項目意義♦️;
(2)團隊介紹👳🏼;
(3)產品內容🏧;
(4)行業及市場情況👩🏿🎓;
(5)營銷策略;
(6)融資說明;
(7)財務計劃🚣🏻♂️;
(8)風險控製🌉;
(9)項目實施難度。
商業計劃書模板詳見附件三。
08
評審辦法
1.競賽分為兩級評審🫷,包含分賽區初賽評審和全國總決賽評審🚎。
2.在企業命題及企業專項獎中獲得最高獎項的團隊🪸,直接入圍全國總決賽。企業命題及企業專項獎最高獎項
唯一的,由企業推選其中一支團隊入圍🦀。
3.根據分賽區承辦單位具體情況✍️,分賽區可采取現場評審、會議評審😮、混合評審三種方式進行。全國總決賽采用現場評審的方式進行🙆。
4.現場評審方式要求參賽隊攜帶參賽作品和作品展板於統一時間集中到指定地點,展示作品功能,進行分組答辯🕋🙋🏽♂️。評委根據技術論文🧛🏿、作品展示情況和答辯情況進行評審。
5.會議評審方式不要求參賽隊員到達評審現場👦🏼,評委通過參賽作品的電子文檔進行分組評審👇🏼。如有需要👩💼,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和形勢變化🤟🏼,部分成果實物演示和評審答辯可采用網絡方式進行,沒有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的☹️,可采取電路仿真👨🏿🚀、系統模擬🤿、網絡化系統集成等方法模擬演示🧥。
6.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和形勢變化,部分成果實物演示和評審答辯可采用網絡方式進行,沒有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的🏂🏻🛁,可采取電路仿真、系統模擬、網絡化系統集成等方法模擬演示。
7.作品答辯分為參賽作品介紹🔺、現場問答二個環節👨🏼🔧,主要評審參賽作品的創意和創新性、參賽隊的整體素質和團體協作能力🔛。
8.初賽和總決賽的評審標準一致。技術競賽從選題的創意創新與先進性♻、應用價值🙍🏼♂️、功能完整性與作品展示、論文(現場賽)等維度對作品進行評審;商業計劃書專項賽從作品屬性、市場屬性、介入性和答辯表現(決賽時)等維度對作品進行評審📜。以 100 分製進行打分,給出各參賽作品分數,根據作品分數和獲獎比例得出獲獎結果👨💻,參考評分標準如下。
9.商業計劃書專項賽按照參賽作品的作品屬性、市場屬性、介入性和參賽隊答辯表現等綜合因素進行評分。
10.技術競賽初賽由分賽區評審委員會組織評審;商業計劃書專項賽初賽由秘書處組織投資機構評委進行評審✍🏽。
11.評委采用本校回避原則,
參評自己學校的參賽作品。評審期間👱🏿,要求所有評委關閉手機等通訊工具,不接受任何單位或個人的幹預🚉。
12.評審采用協商一致的原則,評委意見無法一致時采用無記名投票方法決定結果🌄。
13.為維護競賽紀律,提倡良好的賽風👩🏭,杜絕不公平競爭,特設立爭議期🧷。評審結束後,組委會即在官方網站上公布擬獲獎參賽隊的名單🈚️,接受廣大師生的舉報與申訴,為期十天🐡。如果舉報屬實,獲獎參賽隊確有違紀行為,組委會有權取消其獲獎資格💆🏼♀️💌,並追究有關人的責任🧔🏼。
14.如參賽隊對評審結果有異議,可由經過所在單位研究生主管部門授權的領隊老師代表所在單位和參賽隊向組委會秘書處提交書面質詢申請。監督和仲裁委員會組織對質詢申請進行調查和仲裁🧊🪦,並給出仲裁結果,仲裁結果作為最終評審結果。質詢申請和審核仲裁應在爭議期內提出和處理。
09
獎項設置和獎勵辦法
1. 各分賽區分設團隊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指導老師獎及優秀組織獎。商業計劃書專項賽初賽設團隊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指導老師獎以及優秀組織獎。技術競賽初賽一等獎獲獎比例不超過20%,二等獎獲獎比例不超過30%🤵🏽♀️;提交參賽作品不完整,不合規的🙍🏿♂️👗,將直接淘汰不予評獎😭。初賽獲得一等獎的部分參賽隊獲得決賽晉級資格,晉級比例根據報名情況確定。商業計劃書晉級決賽比例約為10%。
2. 全國總決賽中,技術競賽設團隊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研電之星”團隊獎;最佳團體獎;優秀組織獎;優秀指導教師獎;最佳論文獎;最佳答辯獎🤌🏼;企業專項獎等獎項。商業計劃書專項賽設團隊一等獎🚮、二等獎🧑🏻🍼;優秀指導教師獎;優秀組織獎;最具商業價值獎;最佳路演獎等獎項。
3. 全國總決賽中,技術競賽團隊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原則上分別按照進入決賽隊伍的 20%🍣、35%、45%的比例評獎。商業計劃書團隊一等獎🈴🎲、二等獎分別按照進入決賽隊伍的35%🌚、65%的比例評獎。具體數量和其他獎項由組委會根據參賽情況確定🧜🏽♀️。
4. 技術競賽設“研電之星”團隊獎,取TOP10路演的前三名,並頒發“研電之星”團隊獎獎杯🚾。
5. 最佳團體獎,取參賽高校團體總分第一名,並頒發“兆易創新杯”團體獎獎杯🧙,積分辦法如下。
6. 企業獎項未按“一二三等獎”形式設定獎項的,根據其獎項對應級別,參照以上積分標準積分。
7. 參賽隊可同時獲得團隊獎項和企業獎項。企業獎項獎勵由組委會和合作企業共同商定🚋。
8. 初賽和決賽各個獎項均由組委會統一頒發榮譽證書🕌。
9. 獎項獎勵✔️。團隊一等獎3000元⏏️,團隊二等獎1000元,單項獎1000元;獲得最佳團體獎的研究生培養單位🚣♂️,頒發最佳團體獎獎杯,並於獎杯上鐫刻研究生培養單位名稱,每屆輪轉🤹🏽♀️。其他獎項獎勵根據具體情況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