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崔國民教授應我校意昂邀請🧚🏻♂️,聚焦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主題🦞,與師生們開展深入交流。此次交流活動由意昂副院長劉新田教授主持🙋🏻,意昂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研究生導師🏌🏽♂️🏰、研究生輔導員和研究生踴躍參加。
在本次交流中,崔教授首先對培養研究生的指導經歷進行詳細講解🙇🏿,涵蓋課題組的研究方向、學生發展、研究成果🚵🏼♀️、榮獲成果以及學生就業幾方面,課題組成員均獲取優異成績,充分展示了在研究生培養上的豐富成果與經驗。隨後🧍♂️,崔教授重點介紹了培養研究生的指導要點,他指出🤦🏿♀️,研究生個性化強🏌️🙋🏽♂️,要分類培養因材施教,學生和導師一起發力🧫,要及時互相溝通,兼容並蓄,發揮導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研究生導師要以上帶下👩🏿🍳,建立一個信任與開放交流的氛圍,通過集體活動不斷增進課題組的凝聚力,並不斷向其他領域持續註能🅾️,構建一個全面完善的研究生培養體系。此外🩻,他強調研究生導師要秉承科學的精神🧞♀️,堅持嚴謹治學,做到尊重學生、以開放心態允許學生的挑戰。崔教授呼籲研究生們要做到主動溝通🚂、積極參與和自我反思🤸🏽♀️,與導師和諧相處🚣🏼,師生共同努力構建教學相長的“師生共同體”👨🏻🌾。
基於當下AI盛行的時代背景💇🏻,崔教授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別具一格的新思考🧑🏿🔧。他點明了AI賦能教育的必要性,他強調AI將推動人才培養體系的重塑,為教學與學生培養帶來變革創新,同時崔教授也指出“既要積極擁抱AI時代所帶來的變革,也需謹慎前行”。隨後,崔教授介紹了上海理工大學醫工交叉聯合培養模式與卓越工程師意昂的發展概況,分享了“以項目為牽引,需求為導向”的產教融合模式培養研究生的先進經驗。最後,崔教授分享了他對導師職責的思考,他認為導師應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要做大氣、大度、大方的“大學者”🎅🏿。
交流結束後,在座師生積極提問💆🏽♂️,崔教授根據自己的經驗給予了耐心詳盡的回復。在針對“如何維持關於師生關系的平衡”問題上,崔教授給出了細致的回答:“導師要多關懷學生🏊🏻♀️🧜🏼♂️,把學生當成同事一樣👨👩👧👧😖,註意溝通方式,積極引導、因材施教🦛🩸,增強課題組的凝聚力。”
本次交流活動為意昂的研究生導師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帶來了諸多啟示和先進經驗,為廣大導師與研究生們共築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